分享好友 东盟资讯首页 东盟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我所在的外企为什么中不了集采”

2025-01-24 07:024100百度百家号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铃 1月中旬,在上海“两会”期间,包括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在内的20名上海市政协委员在一份联名提案中提到,某些集采药药效不稳定,特别是高血压药物、糖尿病药物、内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泻药、麻醉药等,呼吁给原研药留出通道。

在政协委员们的发声之外,许多网友注意到不少进口原研药越来越难买,“原研药退出公立医院”的担忧此起彼伏。

这一轮舆论起源于第十批药品集采。一个月前,第十批药品集采在上海开标,50多个产品降幅超过90%,最高降幅超过96%。包括默沙东、辉瑞、拜耳、百特等在内的20家外企的33款原研药参与了此次集采,全部未中标。

这是国家医保局组织实施药品集采制度以来,唯一一次没有外企中标的集采——在前九批集采中,一共有32款原研药中标。

为什么外企未能中标第十批集采?未来普通人还能在医院买到原研药吗?这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近日,参与了第十批集采的某外企内部人士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从他的角度回答了上述问题。

报了原价

在第十批集采药品目录中,吴岳所在外企共有两款产品涉及。最终,其中一款注射液有6家企业中标,最低价中标者其500克一袋的注射液中标价仅1.63元。

“注射液居然比矿泉水还便宜。”吴岳说。

吴岳解释,虽然这款注射液和矿泉水都属于液体,但前者需要静脉用药,灭菌要求比口服液体高很多。此外,注射液的外包装也很重要,液体和其他药物是否会与包装袋产生反应,考验袋子本身的稳定性,这也是质量的一部分,需要额外的成本。

吴岳所在公司在集采报价阶段报了原价,这意味着从集采一开始就出局了。

其公司在集采中的报价策略并不复杂。吴岳说,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先核算成本,包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推广成本、后续持续研发的成本等,再综合自己能接受的最低利润率,由财务部门算出一个底价报送总部批准。

与前几批相比,第十批集采的特点是:取消了50%以上降幅可中选的规则,这意味着企业报价要贴着无限低去报;同时,保留了1.8倍熔断机制,即,如报价超过竞品最低报价的1.8倍,首轮即落选;此外,最高有效申报价(限价)偏低。

此次集采限价的降幅约为70%。吴岳举例说,假如一款药品挂网价是100元,限价会是30元左右。此时,外企的报价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如果外企的底价低于30元,业务部门就会在集采中直接填写这个底价,这意味着有中标的可能。不过,能否最终中标,还要看这个品种的竞争程度,若有多家企业过评,且仿制企业已占据大部分市场,外企中标的可能性就很小。

第二种,如果底价高于30元,业务部门可以报底价,也可以直接填写原挂网价,二者的结果是一样的——一定不会中标。

吴岳以此次参加集采的另一款注射液举例。该品种在市面上有19家企业过评,集采前,仿制厂家每支10ml/100mg规格的价格在30元左右,集采限价为9.2665元,压价了2/3。

令吴岳惊讶的是,国内同行的中标价在9.2665元限价的基础上,又降了近9成。最终中标的9个厂家中,东北一家药企报出了1.34元的最低中标价,最高中标者的价格也仅有1.92元。

吴岳所在外企的丢标是可预期的,让他和同品种同行意外的是,有的国内仿制巨头也丢标了。集采前,一家国内老牌仿制企业在一款注射液上占据了公立医疗机构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集采时,原本几乎没有市场份额的小企业只要中标,就能分一杯羹,这让他们在报价时能孤注一掷,最终这些企业报出的价格低于那家老牌药企。

没进集采,原研药还能买到吗

“其实没有一家外企不愿意中标,它们是不愿意以那么低的价格中标。”吴岳说,有的外企在预判无法中标后,会直接把目标定位在标外市场,集采时报原价有利于维持标外市场的价格。

标外市场一般是刚需,使用者一般是因病情要求必须用原研药的,或是有经济实力、有地位的人群,他们不太看重价格。

一般情况下,在医院端,医生需要保证开出七成左右的集采药品,留给集采外药品的用量在三成左右。

由于公立医院有用药指标限制、原研药供不应求等原因,不少未中标的原研药出现难买的情况,但一般还是可以从民营医院、零售药店、电商平台等渠道买到。

更极端的情况是,在产品未中标集采后,有少部分外企会慢慢将产品退出中国市场,这样一来,待国内库存消耗完毕,任何人都将无法在国内通过正常渠道买到这些原研药。

吴岳有一个担忧:在集采前,一些经典原研药已经树立了品牌,尤其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病药物,如果病人在集采前就服用原研药,集采后,许多人不会轻易换药,而是会想办法从各种渠道继续开原研药。但如果是一个在集采后才开始服药的慢病患者,多数医生会默认为他们开仿制药,患者也许不知道自己还可以选择原研药。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吴岳为化名)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发布
 新华网南宁7月4日电(牙举成 王奕初) 4日,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发布会在广西南宁举办,会议发布了《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东盟图书交流以输出为主导,输出品种数和影响力持续增长。2020年至2024年,我国出版机构向东盟各国共输出图书3395种,引进东盟图书186种。2024年输出品种数相

0评论2025-07-0627

高盛:特朗普关税扰乱了全球贸易
财联社7月4日讯(编辑 刘蕊)美东时间本周四,高盛分析师发布报告称,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政策可能扰乱了全球贸易秩序,但从已经公布的种种经济数据来看,到目前为止,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还没有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打击。贸易不确定性尚未严重打击全球经济今年4月,特朗普在所谓的“解放日(4月2日)”宣布实施广泛的对等关

0评论2025-07-0626

俄罗斯将小麦出口关税降至零
据报道,世界最大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将小麦出口税降至零,自7月9日起生效。这是自2021年开始征收小麦出口税以来首次取消该税,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免受价格飙升的影响,并抑制过度出口。1月份出口税达到了迄今为止的最高水平,为每吨4699.6卢布(59.87美元)。农民们经常呼吁政府取消或降低出口税,称其损害了小麦种植业的盈利

0评论2025-07-0526

这样的充电宝今天起不能上飞机了
快科技6月28日消息,从今天开始,携带充电宝的旅客登机要注意了。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需要注意的是,可以登机的充电宝不仅要带有3C标识,而且要符合容量规定。根据《关于民航旅客携带“充电宝”乘机规定的公告》:充电宝只能在手提行李中携带或随身携

0评论2025-06-2826

国潮陶瓷热销全球
【#国潮陶瓷热销全球# ,年轻消费者热捧致企业订单激增】#年轻人狂买国潮陶瓷# 近期,福建德化、景德镇等地陶瓷企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产品畅销海内外。1—5月,德化陶瓷自营出口额14.4亿元,同比增长15.09%,其中年轻群体线上销售占比高达70%。德化推出仿生瓷、故宫联名“千里江山”智能茶具,景德镇红叶的餐具入

0评论2025-06-2526

韩国对美国钢铁出口暴跌
5月韩国钢铁对美出口额和出口单价均出现大幅下滑,业界普遍认为美国加征钢铁关税措施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已开始正式显现。韩国贸易协会昨天(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韩国对美钢铁总出口额为3.2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6.3%。同时,韩国钢铁本土市场也陷入困境。浦项制铁经营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韩国钢铁内需今年

0评论2025-06-2533

美联储发布最新货币政策报告
美联储周五发布的最新《货币政策报告》显示,美国通胀水平略有高企,劳动力市场表现稳健,但报告指出,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推行的关税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才刚刚显现,并重申了美联储的观点:在采取行动前,需等待更多明确信息。

0评论2025-06-2222